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文明史 > ■ 蒙古西征
■ 蒙古西征 |
蒙古帝国西征或称蒙古西征,是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 ,将蒙古帝国的铁蹄遍及欧亚广大地区。
蒙古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蒙古第二次西征 即蒙古汗国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
蒙古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西征),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的战争。
背景
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摩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
经过
游牧民族
蒙古原是一个游牧民族,蒙古帝国是新兴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君主国家。在成吉思汗统治下,开国功臣得到崇高的政治地位,人民亦得到富裕生活,蒙古已不只是纯朴的游牧民族。他们拥有强烈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对外征战成为了最终结果。
另一方面,蒙古人信奉萨满教,认为"长生天"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凡人的一切都是由"长生天的意志"安排,成吉思汗被看作"长生天的代表",平民都十分听从他的命令。
重要因素
成吉思汗认为,统治和征服世界是合乎"长生天的意志",所以蒙古便展开一系列对外的战争。强大的军力亦是促成蒙古西征的重要因素。当时,成吉思汗拥有强大的武装军队,军种齐全,有骑兵、步兵、炮兵和工兵。军队组织严密,纪律性强,官兵平等,不会因为财力或势力而有所差别,所以士兵都忠心爱国,形成一股强大的战斗力,为大规模的西征作好准备。
成立的政治集团
成吉思汗与花刺子模帝国的决裂促成第一次西征。花刺子模帝国是一个新近成立的政治集团。虽然宗主沙或算端摩诃末的统治权很脆弱,但由于它承受了阿拉伯和波斯的辉煌文化,国家面积广大,故令人对它产生错觉。成吉思汗也将花剌子模的势力估计过高,故寻求和它建立最友好的外交和商业关系。正因为这个目的,成吉思汗于1218年派一个庞大的商队和个人的代表前往花剌子模建立邦交。可是,当这些使者和商人抵达花剌子模的管辖区讹打剌时,讹打剌守将指责他们是成吉思汗的间谍,把他们杀了。成吉思汗知道后十分忿怒并要求赔偿,但他的要求遭到拒绝,于是成吉思汗准备攻打花剌子模,展开了第一次西征,这次西征以蒙古人完全的胜利结束,花剌子模国王算端摩诃末在逃亡中去世。
展开第二次西征
蒙古西征的第一次西征成功后,蒙古帝国又在1235年展开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仍由花剌子模的余孽挑起的。花剌子模国王谟罕默德之子扎剌勒丁,在蒙古灭花剌子模时从印度逃到高加索,成吉思汗认为他没有政治能耐不必提防。岂料扎剌勒丁乘蒙古军离去后,又潜回今日伊朗,而伊朗与伊拉克境内的突厥族人竟奉他为领袖,让他重建了花剌子模帝国。在蒙古发动灭金战争前一年,扎剌勒丁与邻近的回教国家作战,国力耗虚不少,蒙古军乘时把扎剌勒丁的军队打败。扎剌勒丁遂逃到曲儿忒地方,被当地乡民刺死,花剌子模国才真正灭亡。蒙古军打败花剌子模国后,乘势推进,占领了阿特耳佩占、大阿美尼亚、曲儿忒及谷儿只国。后再进兵中亚细亚,欲使这一地区的国家成为蒙古的外藩,为了这个目的而展开了第二次西征。
进行第三次西征
蒙古于1253年进行第三次西征。当时,位于里海之南的木剌夷国既不肯对蒙古称臣,也不肯朝贡。这些行为对于当时已经扬威地中海的蒙古帝国是极之不尊敬的,为了惩罚这个国家,宪宗蒙哥便派其皇弟旭烈兀担任西征统帅,带同将领布而嘎、不花铁木耳、贝住等出征木剌夷国,展开史无前例的第三次西征。当时俄罗斯地区的基辅罗斯公国也成为了侵略的目标,罗斯人与其他民族的联军同蒙古人在卡尔卡河畔对峙,联军被打败,数以百计的基辅王公被杀,此后俄罗斯人也臣服于蒙古,开始了长达400年的被统治的时期。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史称四大汗国。
影响
蒙古西征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在战略上采取由近及远、相继占领的策略,以蒙古大漠为中心,向外一步步扩张。在战术上注重学习汉人的军事技术,用汉人工匠制造大炮,提高了战术优势,
西征时集中优势兵力,如拔都西征就全是长子,窝阔台认为“长子出征,则人马众多,威势盛大”。骠悍的蒙古骑兵适合远距离作战,战斗力相当强大。而封建社会的欧亚各国则是分裂独立,如俄国当时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相互争斗,不能一致对外,花剌子模虽是大国,但分兵守城,消极防御,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因此,在蒙古军队进攻下相继灭亡。
蒙古西征评价
蒙古三次西征,不论对中国或是西欧等地方都极具影响。成吉思汗所发动的第一次西征,是由花刺子模国王摩诃末挑起的,同时亦是由成吉思汗那复仇和扩张野心所驱使的结果。蒙古人三次西征,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亦使东西经济及文化得以文流,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促使了各地的民族大融和,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有蒙古史学家认为由于成吉思汀及其子嗣的西征行动,将中国的三大发明逐渐传到西方,间接也影响到欧洲日后的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