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文明史 > 李元昊
李元昊 |
李元昊(1003—1048),拓跋氏,后改称嵬名曩霄,小字嵬理,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
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李元昊继西平王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公元1047年又改回李姓。为子所弑,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生平
少年元昊,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元昊幼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造就了元昊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
元昊24岁时,他在奉父命帅师取得了对河西回鹘作战的决定性胜利后,被其父立为太子。明道元年十月,51岁的李德明在完成了建国称帝的各项准备工作之后死去了。李德明虽然没有来得及登上皇帝的宝座,但他却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38年,元昊在完成一系列立国准备后,正式在兴庆称帝。尊号“始文英武兴礼建法仁孝皇帝”,国号大夏,又称大白高国,改元天授礼法延祚。之后即向宋朝遣使求承其帝号,但为宋所拒。元昊乃大举兴兵攻略宋夏边境。并于1040年的三川口、1041年好水川、1042年定川碧三战大败宋军。但失去了与宋的边贸,加之连年征战也使西夏社会各方面陷入困境。庆历四年,宋夏双方签订了庆历和议。和议的签订使西夏取得与宋朝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其后西夏与辽朝的关系陷入紧张。终于在1044年十月爆发了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元昊挥军大败辽兴宗亲率的十万辽军。但战后双方讲和,西夏仍保持对辽朝表面上的臣属关系。至此,元昊用武力形成与宋、辽二国事实上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宋仁宗再赐元昊姓赵,可是李元昊不姓赵,他便改回李姓。李元昊在文治武功方面卓有成效,但他本人好猜忌功臣,稍有不满即罢或杀,导致日后母党专权;另外,他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公元1034年,在李元昊母后卫慕氏的大力支持下,李元昊的舅舅暗中篡权,结果被李元昊识破。为此李元昊大发雷霆,且大开杀戒,把舅舅一家抛进黄河溺死,又亲手毒死母亲。后来,他又废皇后野利氏、太子宁林格,改立与太子订亲的没藏氏(另有一说没藏氏)为新皇后,招致杀身之祸。于1048年为子宁林格所弑,享年46岁,庙号景宗,谥号武烈皇帝,葬泰陵。李宁林格后因弑父之罪被处死。其幼子谅祚继位,上谥曰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为政举措
创立年号
创置党项政权的年号。李德明一直使用北宋年号,1032年,北宋明道元年,元昊以避父讳为名,在国内改称显道二年,次年改号开运,因有人指出开运是石晋灭亡之号,又改为广运。从此元昊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抛弃宋朝年号。
设百官
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建立党项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国家机构。元昊设蕃、汉两个官僚系统蕃官系统职号有:宁令、漠宁令、丁卢、丁弩、素贵、祖儒、吕则、枢铭。汉官系统机构有: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开封府、诩卫司、官训一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后来改宋朝的二十四司为十六司,分理六曹。又按宋制设立尚书令,掌十六司事务。其汉官系统基本上是宋朝的官制内容。
定服制仪
元昊为百官定朝服,以别等级,文官戴噗头,穿靴执笏,穿紫衣,绯衣,基本为宋朝的样式。武官按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民庶衣青绿,以别贵贱。参照宋制定朝仪:“凡官属以六日为常参,九日为起居。均令蕃宰相押班,百官以次序列朝渴舞蹈,行三拜礼。有执纷不端,行立不正、趋拜失仪者并罚。”
整编部落
整编部落兵党项部族一家号一帐,小族有几百帐,大族会上千帐。兵民合一的军事组织是党项最主要的社会组织。15岁以上、60岁以下为丁,战时出丁助阵,没有战时从事生产,他们自备武器自带食物,作战随点集而至,“元昊立制,率二丁取正军一人,每负担一人为一抄。负担者,随军杂投也。四丁为两抄,余号空丁,原隶正军者,得射他丁为负担,无则许射正军疲弱者为之故壮者得正军为多。”强壮丁编为“正军”,体弱者编为辅助兵,元昊共编了约50万部落兵。
整顿经济
元昊建国后,在疏通原有的渠道的基础上,又修筑了由青铜峡至今平罗县境长达200余里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之为“昊皇渠”或“李皇渠”,沟渠遗迹,至今仍存。“昊王渠”等的修筑,使首都兴庆府周围成为夏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元昊还在国家机构中设置“农田司”以管理农业。
民族政策
李元昊对内实行团结叶蕃、蕃羌一体的民族政策,巩固并扩大统治基础。在党项政权的统治地区,居住着羌(党项)、汉、蕃(叶蕃)、回鹊、塔塔(蒙古)、契丹等多种民族,其中党项和叶蕃关系最为密切。“
在统治的指导思想上,李元昊摒弃宋儒理学的“礼义”思想,采用适应党项社会现状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先秦法家的“法治”学说。
文化政策
推崇旧俗,实行秃发。李元昊强制推行党项传统发式,禁用汉俗结发;
制作和汉族有别的礼乐制度;
创制本民族文字(西夏文);
设立蕃、汉二宇院,尊崇夏字;
建立蕃学,培养党项统治人才。
评价
李元昊建立西夏,为西夏王朝的繁荣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以及晚年的昏庸,也使史学家们对他的看法莫衷一是。
史家戴锡章《西夏记》曾言:“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
西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