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来源:艾上原创      点击量:719

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猜想记作(1+1),即“哥德巴赫猜想” ,它是数学中最著名的猜想之一。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历时200多年仍未得到解决。1978年,因为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当时,十年浩劫刚结束,历经磨难的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和国务院花很大力气拨乱反正、重新评价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陈景润和他的哥德巴赫猜想成为科学废墟上的一朵奇葩,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陈景润
先来介绍一下陈景润的生平。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郊的闽侯县胪雷村。父亲陈元俊在闽侯县邮局工作,靠他一个人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人。
陈景润到了快上学的年龄,因为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陈景润从小喜欢算术,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陈景润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数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1953年秋天,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四中当数学教师。因为讲课口齿不清,他被四中史无前例地设为只负责批改作业的老师。这使陈景润十分苦闷,课余时间研究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成了他生活的唯一寄托。

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
1954年的秋天,他被北京四中解聘,回到福州老家,摆了个书摊。正当他决定一辈子以书摊为生的时候,1955年2月,母校厦门大学把他召回数学系任助教。在母校的日子,陈景润完成了论文《他利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当时他只有23岁。华罗庚曾经对自己的得意门生王元说:“你们呆在我身边,倒让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改进了我的工作。”1957年9月,华罗庚把陈景润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了他的入室弟子。
1965年5月,陈景润发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并把他的发现称之为“陈氏定理”。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哥德巴赫猜想的轰动效应,立刻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为了改善他的生活环境,组织上决定分给他一个16平米的单人间。

哥德巴赫猜想
1982年,陈景润和王元、潘承洞一起,因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景润还获得了“何梁何利数学奖”与中国数学会的“华罗庚数学奖”。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国一代年轻人。
陈景润的一生都献给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对数学以外的兴趣是极其有限的。但他喜欢北京香山的鬼见愁,在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和夫人由昆相约,等到病情稳定以后和妻儿去登高望远,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在陈景润最后的岁月里,他曾经竭尽全力冲刺哥德巴赫猜想。虽然离“1+1”、最终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只有一步之遥,但陈景润知道,他和他所在的世纪也许不能企及了。

王元
陈景润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陈景润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万哲先
邓小平曾这样评价他: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应该说这就是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按政治标准来说,就不能说他们是白,而应该说是红了。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要是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他为哥德巴赫猜想而生,亦为它而死。